被散养狗咬伤后若出现轻微出血,属于狂犬病Ⅲ级暴露,必须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根据伤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关键点包括:出血即提示皮肤破损、24小时内接种最佳、头面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额外加强免疫。
-
伤口处理优先级最高: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避免用嘴吸吮。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暴露,不包扎、不涂抹软膏,以利于排毒。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颈部,需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清创。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双保险:轻微出血已构成Ⅲ级暴露,需全程接种狂犬疫苗(通常5针法:0、3、7、14、28天)。若伤口面积大、位于神经丰富区域(如手指、面部),或伤者为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
破伤风风险别忽视:尤其当伤口较深或被锈蚀物污染时,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补打破伤风疫苗。同时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细菌感染。
-
症状监测不可松懈:即使接种疫苗,仍需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或肢体活动受限等感染迹象。若狗10日后仍存活,可咨询疾控部门调整后续免疫方案。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切勿因伤口小存侥幸心理。散养狗疫苗接种史不明时,一律按最高风险处置。就诊时携带动物特征信息,便于疾控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