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后需立即采取伤口处理、医疗干预及后续观察三步核心措施。关键处理步骤包括: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针、记录犬只特征并观察其健康状况**。以下为具体操作指南:
-
伤口紧急处理
- 彻底冲洗: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可清除90%以上病毒和细菌。若伤口较深,建议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内部冲洗。
- 消毒抑菌:冲洗后以碘伏或75%酒精涂抹伤口,避免包扎以保持开放状态,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
医疗措施优先级
- 疫苗接种:
∙ 狂犬疫苗需在24小时内注射首剂,按“5针法”或“4针法”完成全程接种,二级以上暴露需加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疫苗适用于5年内未接种者,尤其深伤口或污染严重的情况。 - 专业清创:若伤口出现撕裂、贯穿或组织缺损,需到医院进行外科清创缝合,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疫苗接种:
-
犬只追踪与健康监测
- 记录犬只外貌特征、出没区域,立即联系社区或警方捕捉观察。若10日内犬只未发病,可经疾控中心评估调整后续疫苗接种方案。
- 自我观察期:受伤后1个月内每日检查伤口红肿、渗液情况,若出现发热、肢体麻木或头痛等症状,需排查狂犬病及其他神经系统感染。
-
预防二次伤害
- 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流浪犬信息,推动源头管控。
- 高风险人群(如邮递员、儿童)建议提前接种狂犬疫苗暴露前预防程序。
特别提示:即使伤口轻微,也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切勿因犬只表面健康而延误治疗。受伤后保留就诊记录和疫苗凭证,便于保险理赔或法律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