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了没伤口,建议挂急诊科或普外科,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虽然皮肤没有破损,但狂犬病毒可能通过黏膜或细微划痕侵入,需专业判断处理。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暴露风险分级
无伤口属于Ⅰ级暴露(接触但无损伤),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若狗唾液接触黏膜(如眼睛、口腔)或存在未察觉的微小伤口,可能升级为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 -
就医核心检查
医生会检查皮肤是否有隐匿性破损(如用酒精擦拭测试痛感),询问狗的健康状况(是否接种疫苗、有无异常行为)。若狗为流浪犬或状态不明,建议按暴露预防处理。 -
狂犬疫苗必要性
中国疾控指南指出,无法确认狗是否健康时,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即使当时未发现伤口,潜伏期长达数年的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谨慎起见可24小时内补种。 -
后续观察建议
记录狗的出没地点并告知疾控部门,同时自我观察10天。若狗10天后仍存活,可排除其携带狂犬病毒,剩余疫苗剂量可终止接种。
遇到此类情况,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减少病毒残留。即使未出血,动物咬伤涉及传染病风险,务必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