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超过24小时仍需要立即处理伤口、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并补种疫苗。即使错过最佳处理时间,采取正确措施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关键要快速清洁伤口、判断免疫史、完成暴露后免疫程序。
-
彻底清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去除残留唾液和污染物。若伤口已结痂,需轻柔清除表面污物后使用碘伏消毒,避免二次感染。 -
狂犬病暴露分级判定
- 家养犬若已接种疫苗且健康状态良好,可观察10日(WHO推荐);
- 若犬只无法追踪或出现异常行为,直接按Ⅲ级暴露处理;
- 陈旧伤口仍存在病毒经神经感染的可能,不可因时间延误放弃预防。
- 补种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 超过24小时仍需接种疫苗: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5针;
- 首次暴露且Ⅲ级伤口者,应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既往接种过疫苗者需加强2针(0、3天)。
-
破伤风风险排查
根据伤口深度和污染情况,确认是否需要补打破伤风疫苗或抗毒素,尤其锈蚀物品造成的咬伤。 -
后续观察与就医指征
处理伤口后72小时内监测红肿、渗液或发热症状,出现感染迹象需抗生素治疗。被咬者若出现恐水、怕风等神经症状必须即刻就医。
延迟处理不代表无效,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及时干预仍可阻断发病。建议所有动物咬伤均按医疗规范处置,切勿因时间延误放弃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