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狂犬病和细菌感染,需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评估。即使家养犬接种过疫苗,若未规范处理伤口或免疫失败,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关键风险包括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巴斯德菌等混合感染,以及伤口化脓、败血症等并发症。
-
狂犬病风险不可忽视
家养犬若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失效,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即使轻微咬伤(Ⅱ级暴露)也可能感染。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药可救。需根据暴露等级(Ⅰ-Ⅲ级)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
细菌感染常见且复杂
犬口腔含多种病原体,如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易导致伤口红肿、流脓甚至全身感染。案例显示,即使接种狂犬疫苗,未及时抗感染治疗仍可能引发败血症。深部咬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规范处理流程
- 立即清洗: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挤出污血,碘伏消毒。
- 就医评估:医生根据伤口深度、部位及犬只健康状况,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 全程接种:狂犬疫苗需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不可中断。
-
误区与注意事项
- 家养犬“看似健康”不代表无风险,狂犬病早期症状隐蔽。
- 24小时内接种疫苗并非绝对期限,但越早越好。
- 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被咬后需更谨慎,疫苗无禁忌。
总结:被家养犬咬伤后,无论伤口大小,均应彻底处理并就医。狂犬病预防是“与死神赛跑”,而细菌感染同样威胁生命。养犬家庭需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