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确实可能感染病菌,但风险程度取决于伤口深度、犬只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及时处理。常见的潜在病菌包括狂犬病毒、破伤风杆菌以及口腔细菌(如巴斯德菌)。以下是关键要点分析:
-
狂犬病风险
若家养犬未接种疫苗或接触过野生动物,狂犬病毒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即使概率低,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接种疫苗。 -
细菌感染隐患
犬类口腔携带的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引发伤口红肿、化脓或发热。深层咬伤更易导致感染,需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涂抹抗生素药膏。 -
破伤风威胁
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时,破伤风杆菌可能侵入。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建议补打加强针。 -
降低感染的措施
- 立即挤压伤口排出污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反复冲洗。
-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密闭伤口(需保持透气)。
- 观察犬只10天内是否出现异常(如狂躁、流涎),同时记录自身症状(发热、伤口恶化)。
总结:家养犬咬伤不可轻视,及时规范处理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红肿扩散、发热或犬只异常,务必24小时内就医。日常应确保宠物定期免疫并避免逗弄时的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