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并非必须24小时内打针,但应尽快处理伤口并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病疫苗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等高风险部位,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超过24小时仍建议接种疫苗,最晚不超过7天。
伤口处理是首要步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彻底清除唾液和污血,再用碘伏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保持开放状态以减少病毒存活可能。
根据暴露等级决定处理方案:无出血的轻微抓伤(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贯穿性伤口或黏膜污染(Ⅲ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酒精擦拭可判断皮肤是否破损,疼痛则视为破损。
疫苗接种程序分两种: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21天各1针)。延迟接种无需重新开始,顺延后续针次即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中型犬接种过疫苗,也无法完全排除风险。建议同时确认犬只健康状况,观察10天内是否出现异常行为。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应避免逗弄陌生犬只,教育儿童远离动物进食或护崽场景。若再次暴露,3个月内无需加强接种,超过3个月则需补打2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