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法或4针法),并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疫苗。伤口深度、出血情况及动物免疫状态是决定疫苗类型和剂量的关键因素,同时需第一时间彻底清洗消毒伤口以降低感染风险。
-
狂犬病疫苗是核心防护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需按程序接种。国内常用5针法(第0、3、7、14、28天各1针)或4针法(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即使咬伤超过24小时仍应接种,延迟注射需顺延后续剂次。 -
被动免疫制剂用于高风险暴露
若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或动物疑似患病,需在疫苗起效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 -
破伤风疫苗与抗生素辅助
深部伤口或污染严重时,需打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若出现红肿、化脓等细菌感染迹象,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头孢类)。 -
伤口处理决定预后效果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并保持开放引流。避免包扎过紧或自行用药,延误专业处置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
动物免疫状态影响处置方案
若咬人犬已接种有效狂犬疫苗且健康,可咨询医生调整免疫程序;但流浪犬或未免疫家犬需按最高风险处理。
及时就医并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致命。即使伤口轻微,也应规范处置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