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出现肿胀,通常需要根据伤口情况和犬只疫苗接种史来决定是否打针。关键点包括:
- 立即清洗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感染风险;
- 判断犬只是否接种狂犬疫苗,若无法确认或犬只有异常行为,需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 肿胀可能是感染或过敏反应,若伴随发热、红肿加剧,需就医处理;
- 破伤风风险,若伤口较深或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建议补打。
分点说明:
- 狂犬病暴露风险:即使小型犬咬伤,若犬只未接种疫苗或来源不明,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唾液传播。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需24小时内接种疫苗。
- 伤口感染处理:肿胀常见于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自行涂抹药物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 过敏反应识别:少数人对犬唾液过敏,表现为局部肿胀、瘙痒,可服用抗组胺药,但需排除感染因素。
肿胀并非绝对打针指标,但安全起见建议就医评估。及时处理伤口、接种必要疫苗,能有效避免狂犬病或严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