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破伤风以及由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等疾病。
疾病分类及特点
狂犬病
-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
- 一旦发病,几乎100%致命,因此被称为“致命杀手”。
- 临床症状包括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
破伤风
-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因伤口被污染引发。
- 症状包括肌肉强直、痉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局部感染
- 流浪狗的口腔和爪子可能携带多种细菌,如犬巴斯德菌,导致伤口感染。
- 感染后伤口可能化脓、红肿,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
预防与处理措施
伤口处理
- 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 即使伤口看似轻微,也需尽快就医,由医生评估并处理伤口。
疫苗接种
-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应尽早接种。
- 疫苗接种程序通常包括五针法(第0、3、7、14、28天各1针)或四针法。
- 如果伤口较深或靠近头部,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其他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尤其是行为异常的动物。
- 如果有高风险职业(如兽医、动物研究人员等),可进行暴露前免疫。
总结与提示
被流浪狗咬伤后,应高度重视可能感染的风险,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但通过及时处理和预防,可以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