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应急处理的核心是立即清洗消毒伤口、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并全程观察身体状况。流浪狗携带病毒风险高,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因此时间紧迫性和规范处置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
伤口紧急处理
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部伤口需延长至30分钟并用注射器高压冲洗。冲洗后以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使用红药水等效果有限的药物。若出血严重,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但避免包扎过紧影响排毒。 -
医疗干预优先级
必须24小时内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用于中和病毒)和疫苗。疫苗需按程序接种,常见“5针法”(0、3、7、14、28天)或“2-1-1”法(0天2针,7、21天各1针)。头面部咬伤或免疫低下者需额外加强处理。 -
后续观察与禁忌
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密切注意发热、头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复诊。即使伤口愈合也不可中断疫苗流程,狂犬病潜伏期可能长达数月。 -
预防与风险规避
远离流浪动物,教育儿童勿随意逗弄。若遭遇攻击,静止站立并用衣物护住头面部,避免尖叫奔跑刺激动物。家养宠物需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
提示:任何疑似暴露均需专业评估,切勿心存侥幸。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规范处置是唯一救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