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预防中暑的核心在于避开热源、科学补水和合理调节体温。关键措施包括避免烈日直射、及时补充电解质、选择透气衣物、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同时需警惕中暑先兆症状,如头晕、恶心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减少高温暴露:尽量避免10:00-16:00的烈日时段外出,若需户外活动,优先选择阴凉处并缩短停留时间。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需谨慎,高温天减少非必要出行。
- 主动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含盐分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绿豆汤、酸梅汤等传统饮品既能解暑又能补充矿物质。
- 物理防护与散热:穿戴宽檐帽、太阳镜及浅色棉麻衣物,涂抹SPF30+防晒霜。随身携带便携风扇或冰毛巾降温,但避免突然进入过冷空调房,温差控制在5℃以内。
- 饮食与作息调整:多吃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空调直吹。
- 应急处理与药物准备:若出现中暑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身体,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重症者需及时送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
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户外工作者需加强防护,定期监测体温。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需综合环境、行为与健康管理,保持警惕才能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