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出血后,需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随后用碘伏消毒并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与破伤风疫苗,同时报告当地疾控或动物管理部门追踪犬只 ()。
-
紧急伤口处理
咬伤后第一时间用肥皂水(20%浓度最佳)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可清除约90%的病毒和细菌。冲洗时需挤压伤口周围组织排出污染血液,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组织损伤。若伤口较深,建议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内部。清洁后涂抹碘伏或75%酒精消毒,避免包扎或缝合伤口,保持开放状态以延缓病毒扩散。 -
医疗干预优先级
无论犬只是否接种疫苗,出血性伤口均需在24小时内(最好2小时内)到具备狂犬病处置资质的医院接种疫苗。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Ⅲ级)要求接种5针狂犬疫苗(第0、3、7、14、28天),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于伤口周围。若5年内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需追加一剂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
感染风险监控与上报
立即向疾控中心或社区报告犬只特征及咬伤地点,便于追踪犬只并观察10日是否发病。患者需记录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发热或头痛等神经症状,需复诊排查细菌感染或狂犬病。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后保护率接近100%。 -
特殊人群处理要点
儿童、孕妇、免疫缺陷者(如HIV患者)需调整接种方案:儿童按体重计算免疫球蛋白剂量;孕妇接种疫苗安全性已验证,但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免疫缺陷者需额外检测抗体水平。若咬伤部位为头面部、颈部或手部,医生可能缩短首针与第二针间隔至48小时内。
提示:即使伤口微小或犬只事后死亡,也需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狂犬病致死率100%,切勿存侥幸心理!就医时携带犬只信息(如有)可优化治疗方案,日常接触流浪动物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