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出血后,应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法:用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酒精/碘伏消毒避免感染,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严重咬伤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关键点在于快速清除病毒、阻断传播途径,任何延误都可能增加狂犬病风险。
-
彻底冲洗伤口:用流动清水和20%肥皂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深度咬伤需扩大冲洗范围。水流压力可冲走部分病毒,碱性肥皂能破坏病毒脂膜。避免包扎或缝合伤口,保持开放状态利于排毒。
-
专业消毒处理:冲洗后立即用碘伏(0.025%-0.05%)或75%酒精消毒伤口内部及周围皮肤。穿透性咬伤需由医生评估是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局部残留病毒。
-
分级医疗干预:单处出血属III级暴露,必须接种疫苗(5针法或“2-1-1”程序)并联合被动免疫制剂。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调整剂量,但不可豁免接种。
-
暴露后监测:记录咬人犬只特征并报告疾控部门,10日观察法确认犬只是否发病。接种期间忌烟酒、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伤口红肿需复诊。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轻微出血也需全程规范处置。流浪犬咬伤后无法追踪动物健康状态,必须按最严标准处理,切勿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