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郡
广西简称“桂”的由来主要与历史地名和行政区划演变相关,具体原因如下:
一、主要来源:秦朝设置的桂林郡
-
历史渊源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广西大部分地区纳入秦朝版图。桂林郡因境内多桂树得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旧唐书》,体现了当地“江源多桂,不生杂木”的自然特征。
-
文化象征
桂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美好与尊贵,秦朝以“桂林”命名郡县,既彰显了自然地理特征,也隐含对当地文化的认可。
二、行政中心的影响
-
长期作为政治中心
从秦朝到民国时期,桂林长期作为广西的军政中心。宋代时,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分地区)成为行政核心,进一步巩固了“桂”作为地域标识的地位。
-
简称的延续性
元明清时期,广西设省后仍沿用“广西”作为全称,而简称“桂”则因历史积淀自然形成。
三、其他因素
-
历史文献的佐证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提到的“桂林八树”(指古代桂树林),为“桂林”名称提供了更早的文献依据。
-
与“邕”的区别
“邕”是广西首府南宁的别称,与简称“桂”所指的地理范围不同。广西简称采用历史地名而非行政中心名称,类似安徽“皖”(源于皖山、皖河)的命名方式。
总结
广西简称“桂”源于秦朝设置的桂林郡,其名称融合了自然地理特征与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简称历经数千年演变,成为广西文化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