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的由来,主要与历史沿革和地理特征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历史因素
-
秦朝设立桂林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桂林郡,其名称中的“桂”字因当地盛产桂树而得名。桂林作为秦朝岭南地区的重要行政中心,其名称逐渐演变为整个广西的代称。
-
行政中心的影响
自秦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长期设在桂林(或桂林府),进一步巩固了“桂”作为地方标识的地位。
二、地理特征
-
桂树的普遍分布
广西气候适宜,山岭遍布桂树,形成了“八桂”(即八方桂树)的地理特征。古人以“桂”喻指广西,南朝梁沈约、唐代韩愈等文人亦以“八桂”咏叹广西。
-
与广东的区分
在古代“两粤”(广东和广西)的划分中,广西因以桂林为名,与广东形成地理区分。1884年清政府简化省名时,广西取桂林单字为简称,与江苏取苏州(古称吴)相对应。
三、文化传承
-
历史典故的延续
南朝梁沈约曾以“临姑苏而想八桂”表达对广西的思念,唐代韩愈的“苍苍森八桂”则进一步提升了“八桂”作为文化符号的知名度。
-
简称的扩展应用
“桂”字衍生出桂系、桂剧、桂平、桂籍等文化概念,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
广西简称“桂”是历史与地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体现了古代行政设置的影响,也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