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

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核心是实现‌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全球领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华民族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方位跃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里程碑。

经济与科技驱动发展
到2049年,中国经济将完成从“量”到“质”的跨越,‌数字经济、绿色产业、高端制造‌成为主导力量。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实现全球引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可持续增长模式。科技自主可控能力达到新高度,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显著提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社会治理与公平保障
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全面建立,‌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成为管理常态。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大幅缩小。共同富裕机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第三次分配等政策工具,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目标在2049年前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筑牢环境安全屏障。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方式普及,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常态。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动能,绿色金融、碳交易市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

国际地位与全球影响力
中国将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关键力量,通过“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输出,中华文化、中国方案获得广泛认同,在全球治理、科技标准、经贸规则制定中发挥核心作用。

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需长期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每个个体与组织的积极参与,将是汇聚磅礴力量的关键。从产业升级到个人奋斗,共同绘就民族复兴的壮丽蓝图。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规划,‌核心围绕经济实力、科技能力、治理效能、文化软实力、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六大维度 ‌,构建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发展框架。 ‌第一,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形成全球竞争优势。通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数字经济占比显著提升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35年远景目标九大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里程碑,​​涵盖经济、科技、治理、生态等九大领域​ ​,旨在实现综合国力跃升、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下分点详述核心内容: ​​经济与科技跨越​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 ​​治理现代化​ ​

健康知识 2025-04-14

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

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国防等领域的全面提升。 一、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35年远景目标9个方面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35年远景目标可分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经济总量与收入 :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产业体系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

健康知识 2025-04-14

是谁提出2035伟大远景目标

补充说明: 历史背景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核心内容 远景目标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等建设目标。 意义 该目标的提出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既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延续

健康知识 2025-04-14

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阐述正确的是

关于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相关文件和权威信息,准确阐述如下: 一、经济领域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全面突破,成为创新型国家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35年远景目标在哪次会议上通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年远景目标是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上通过的。该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建议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

健康知识 2025-04-14

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制定的重要规划。以下是主要目标和内容: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自信

健康知识 2025-04-14

远景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的是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新型工业化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以创新驱动、质量取胜的产业体系。 信息化 信息化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普及。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实现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形成现代化农业体系

健康知识 2025-04-14

实现2035远景目标重要的三件事

关键亮点提炼加粗 :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重中之重包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 在迈向2035远景目标的征程中,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被视为三大关键支柱。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引擎。在数字化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创新人才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24年寒露是几月几号几时几分

2024年寒露是10月8日02点59分43秒 ,星期二,农历九月初六。 寒露节气的特点 气温下降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 昼夜温差大 :时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秋燥明显 :寒露时节,秋燥明显,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的习俗 赏枫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的香山是著名的赏红叶地点。 吃芝麻

健康知识 2025-04-14

1986年寒露是几时几分

1986年的寒露节气具体时间为 阳历10月8日22点25分 ,对应农历九月初五日22点25分。这一时间点是根据太阳到达黄经195°的天文观测数据确定的,符合二十四节气中“干支历酉月结束、戌月起始”的划分标准

健康知识 2025-04-14

寒露为什么一直是10月8日

寒露节气每年固定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这一现象主要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原因: 一、节气的基本定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天气进一步转冷。其核心特征是气温显著下降,露水凝结成霜,且昼夜温差加大。 二、公历日期的固定性 天文观测依据 寒露的日期以太阳到达黄经195°为划分标准,这一位置在黄道上的度数是固定的。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健康知识 2025-04-14

今日寒露的时辰

​​2024年寒露的准确时间为10月8日凌晨3点22分(或02:59:43,不同历法计算差异),标志着深秋正式来临,昼夜温差显著增大,露水凝结成寒露,民间有“凌晨寒露冻死牛”的生动谚语​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北方部分地区已现初霜,南方秋燥明显,养生需注重“防寒润燥”。 寒露时节的三大自然特征鲜明: ​​鸿雁南飞收尾​ ​,最后一批雁群以“宾”之姿完成迁徙; ​​鸟雀绝迹而蛤蜊增多​ ​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24年寒露时间几时几分

2024年寒露的具体时间为 10月8日02点59分43秒 ,对应农历九月初六。以下是相关补充信息: 节气定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昼夜温差显著增大。 气候特征 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增强,雨季结束,进入干冷天气。 南方气温波动较大,可能出现寒露风天气,对水稻等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农事建议 该时段需防范低温对早春作物的影响

健康知识 2025-04-14

1988年寒露时间几时几分

1988年寒露时间为‌10月8日9时45分 ‌(北京时间)。这一节气标志着昼夜温差加大、气温快速下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关键亮点 ‌包括:精确到分钟的天文测算结果、寒露对农业与民俗的影响,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传统历法智慧。 ‌寒露的定义与气候特征 ‌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交节。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露水渐寒,南方则可能迎来“寒露风”

健康知识 2025-04-14

寒露节气时间几时几分

2023年寒露节气的时间为 公历10月8日21点5分 ,对应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标志着秋季向冬季过渡,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加大

健康知识 2025-04-14

小寒是几时几分几秒

2024年小寒节气的时间为 公历1月6日4点49分09秒 ,星期六,农历为 十一月廿五 。 补充说明: 节气特点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渐冷但尚未到极点,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俗语。 三候现象 古代通过候鸟迁徙等自然现象划分节气,小寒的三候为: 雁北乡 :大雁开始向北迁徙,阳气初动; 鹊始巢 :喜鹊开始筑巢,预示阳气回升; 雉始雊 :野鸡开始鸣叫,春意渐浓。 气温特征

健康知识 2025-04-14

寒露交接时间

寒露交接时间 是指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标志着寒露节气的开始。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增多,气温下降明显 ,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 寒露交接时间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每年10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寒露节气正式开始。这一时间点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计算的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24寒露是几时几分几秒

2024年寒露的具体时间为10月8日02时59分43秒 ,星期二,农历九月初六。这一时间标志着寒露节气的正式到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的气候特点 昼夜温差显著 :寒露期间,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早晨和傍晚寒意明显。 冷空气南下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雨季基本结束。 秋燥明显 :空气湿度降低,气候干燥,人们需注意补水润燥。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