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其中极寒与高温天气尤为突出,其成因和影响如下:
一、极端高温天气
-
事件频发与强度增加
近年全球多地频繁出现破纪录高温,例如:
-
2023年6月,中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直辖市)平均高温日数创1951年以来新高;
-
2024年京津冀地区春季沙尘暴恢复、7月连发4轮高温热浪并引发洪涝;
-
2025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冬季出现异常高温风暴。
-
-
影响与危害
高温导致中暑、热射病患者激增,农业受损严重,城市基础设施面临考验(如北京2023年高温导致多起火灾)。
二、极端低温天气
-
区域性与突发性
极地寒流与冷空气南下是主要成因,例如:
-
2024年11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受极地寒流影响,气温骤降至-13℃,打破当地低温纪录;
-
2025年2月,河北多地最低气温跌破12月极值,引发雨雪寒潮导致交通瘫痪。
-
-
生态与农业冲击
极端低温导致冻害、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影响畜牧业和渔业。
三、极端天气的深层原因
-
气候变化主导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失衡,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
-
气候变化加剧了大气环流异常,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影响降水模式;
-
海洋温度升高加剧了热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
人类活动叠加影响
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加快,削弱了地表反照率,进一步恶化局部气候条件。
四、未来趋势与建议
-
适应与减缓并重 :需加强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推广耐热耐寒作物品种;
-
减排与生态修复 :通过减排温室气体、恢复森林等措施,降低极端天气风险。
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需通过科学应对与全球合作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