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治时间需根据其生活史和稻田管理阶段综合确定,具体如下:
一、二化螟防治时间
-
卵孵高峰期 :5-6月,二化螟在叶鞘或叶尖背面产卵,此时卵孵化期最脆弱,是防治关键期。
-
茎秆侵害期 :若虫已蛀入茎秆(约7月中旬后),防治难度显著增加,需结合人工查卵和药剂灌根处理。
二、三化螟防治时间
-
卵孵化高峰期 :根据虫情监测,当稻田中50%卵块底部变黑时为最佳防治期,此时防治可有效控制枯心苗。
-
白穗期 :若已出现白穗,需在破口抽穗期(约孕穗后期)施药,防止病情恶化。
三、综合防治建议
-
农业管理措施
-
清除田间杂草和稻田积水,减少虫源和越冬基数。
-
推广抗螟品种,降低虫口密度。
-
-
药剂选择
-
二化螟:优先使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复配剂。
-
三化螟:结合二化螟防治,重点针对枯心苗使用氟虫腈、三唑磷等药剂。
-
-
防治周期
-
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约6-7月)首次施药,重发区域7-10天补治。
-
三代白穗:孕穗末期至齐穗期施药。
-
四、注意事项
-
具体防治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品种及虫情监测调整,建议以植保站发布的情报为准。
-
秋季(8-9月)需重点防治后期孳生期的成虫,防止迁飞扩散。
通过科学调控种植时间和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螟虫危害,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