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河粉容易中毒,主要是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且毒素耐热,目前无特效解毒药。具体如下:
- 微生物污染风险高:在高温潮湿天气下,湿河粉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像夏季气温持续在 20-30℃时,该菌极易繁殖。且此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易随加工原料进入食品。比如在一些小作坊制作湿河粉过程中,若卫生条件差,就易被污染。
- 产生致命毒素: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湿河粉后会产生米酵菌酸。这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毒性极强,仅 1-1.5 毫克就可能致命,且对人体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损害。如 2020 年广东揭阳 11 人因食用含米酵菌酸的过期粿条(湿河粉)中毒,1 人死亡。
- 毒素特性危险: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都无法破坏其毒性。所以即使将受污染的湿河粉高温烹饪,食用后仍可能中毒。
- 中毒症状及危害严重: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 30 分钟至 12 小时,少数为 1 至 2 天。初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黄疸、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且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高达 40%-100%。
在食用湿河粉时,务必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若发现河粉有异味、发黏等变质迹象,千万不要食用,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