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期,此时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加大。饮食调整需顺应“燥令伤肺”的特点,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一、饮食原则
-
温润养阴
秋分燥邪为凉燥,易伤肺阴,建议多食用芝麻、核桃、糯米、莲藕等清润、温润食物,以滋阴润肺、生津止燥。
-
辛酸平衡
适当增加辛酸味果蔬(如白萝卜、胡萝卜、柑橘、苹果)可疏风散寒、开胃生津,但需避免过量。
-
清淡为主
火锅建议以清汤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材(如辣椒、炸鸡腿),减少肠胃负担。
二、具体食物推荐
-
润燥佳品 :芝麻、核桃、糯米、莲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
-
药膳推荐 :百合莲子粥、雪梨银耳汤、核桃枸杞茶、山药红枣糕。
三、饮食禁忌
-
避免寒凉伤胃
不宜食用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食物,如冰淇淋、辣椒、冷饮、生鱼片等,易引发腹泻、腹痛等。
-
慎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蟹黄、虾卵等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浅尝,高脂血症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
减少油腻煎炸食品
炸鸡腿、炸虾等难以消化,易加重肠胃积滞,建议选择清蒸、炖煮方式。
-
生吃水生植物风险高
荸荠、茭笋、菱角等可能携带寄生虫,建议充分煮熟后食用。
四、进补原则
-
避免盲目进补 :需根据自身体质(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调整,建议咨询中医师。
-
分季节调整 :秋分后气温波动较大,进补应循序渐进,避免过量。
五、其他注意事项
-
饮食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减轻肠胃负担。
-
结合运动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增强体质。
通过以上调整,可有效应对秋燥,保持身体平衡。若出现严重不适,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