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其名称和内涵与农作物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芒种的核心含义
-
“芒”的含义
指有芒的谷物成熟,如小麦、大麦等,此时这些作物的麦芒挺立,麦粒饱满,进入成熟期。
-
“种”的含义
表示有芒类作物播种的适宜时期,此时南方地区开始种植晚稻、黍稷等夏播作物。
-
“芒种”的谐音
二字谐音“忙种”,形象表达此时农作物进入“收获与播种双忙期”。
二、芒种与农作物生长的关联
-
北方主产区
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是主要作物,芒种期间进入集中收割阶段,需抢收防雨。
-
南方种植区
雨量充沛,湿度大,适宜晚稻等作物的播种,与北方形成互补。
-
农事活动特点
-
北方 :麦收与夏种并进,需应对高温和强降雨对作物的影响。
-
南方 :以播种为主,同时防范洪涝灾害。
-
三、芒种的时间与自然现象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具体时刻需根据太阳到达黄经75°确定。
-
自然现象 :
-
北方麦田金黄,江南梅子黄熟,形成“麦黄梅熟”的典型景观。
-
气候特征:雨量渐增,气温显著升高,进入仲夏高温期。
-
芒种的核心特征是北方麦类作物成熟与南方夏播作物的播种同步进行,是农业生产中“三夏大忙”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