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副主任饶婷在推动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体系建设中提出多项创新举措,通过优化企业参与模式、降低医疗机构改造成本、构建精准监管框架,显著提升药品流通安全与医疗管理效率。
-
企业参与路径创新 贵州省医保局针对企业可能担忧的成本与效率问题,设计了轻量化数据上传方案。依托标准化接口模块,企业可通过医保公众号完成药品追溯码的上传与下载,避免二次开发投入。同时搭建“大小码关系体系”,利用扫码技术将整箱大码与单盒小码自动关联,使流通企业无需额外成本即可获取完整药品最小包装信息,解决人工开箱扫码的繁重工作量。
-
医疗机构流程重构 饶婷团队提出“院内物流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成立多部门协作专班,整合HIS、SPD等系统实现数据互通。通过配备批量扫码设备和前置扫码技术,在不影响患者取药时间的前提下完成追溯码采集。厦门弘爱医院的实践显示,每处方扫码时间仅增加10-15秒,而错误率较传统方式降低50%以上,显著提升发药准确性与追溯效率。
-
监管与激励双轨机制 建立“无码库”预警系统与价格监测模块,实时比对流通数据防范异常交易。推出企业脱敏数据查询功能,支持企业进行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反哺生产决策。同时设置医保基金反欺诈奖励机制,对主动举报回流药行为的参保人给予补偿,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管网络。
医保追溯码体系建设需平衡多方利益诉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实施门槛,以数据互通强化风险管控。贵州省的试点经验表明,构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追溯生态,既是打击骗保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未来此类数字化治理模式或将成为全国性标准,重塑医药供应链管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