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本地支出面临异地就医结算带来的挑战,但本地医疗机构也在通过提升服务能力等方式保障本地参保人的合理医疗需求。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虽方便患者,却导致医保基金从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外流,如内蒙古居民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支出占比高达23.80%。异地就医患者不受控费监管,且享受更高报销比例,加剧了流出地医保基金压力。例如,浙江、江苏每年超百亿医保基金流向上海,因后者报销范围广、耗材无封顶线。流出地出现本地医院预算压缩、DRG点值贬值、患者回流导致竞争加剧等问题,进一步推高整体医疗成本。
为应对医保基金外流,多地探索“属地管理”监管机制,但异地医院缺乏控费动力,患者诊疗项目如住院天数和药品费显著增加。部分医院通过分解住院、低标收治等手段应对收入下滑。人口老龄化和新药技术发展使得医保支出长期上涨,经济强市如上海、北京虽财力雄厚,仍面临赤字压力,需依赖高额财政补助维持支出。
当前政策正推动医保基金“开源节流”,包括提高参保率、完善筹资机制、强化异地监管等。患者选择本地就医也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减轻流出地基金压力。未来需通过政策调控和技术手段平衡区域医保基金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