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并非同一种疾病,痛风是代谢性疾病,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升高引发;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紊乱或遗传有关,二者从病因、症状到治疗都有差异。
痛风由体内单钠尿酸盐沉积引起,常因血尿酸增高所致,急性发作时单关节如第一跖趾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但可自行缓解,严重会致关节破坏和肾功能损害;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为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多侵犯双手、腕等小关节,呈对称性肿胀、疼痛,严重会导致关节畸形,还可能出现发热、疲劳等全身症状,不过不会造成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方面,痛风主要是血尿酸增高,可能伴随血沉和 C 反应蛋白增高;类风湿关节炎则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炎症指标上升。影像学上,痛风早期 X 线可能无异常,后期有痛风石、骨质破坏等;类风湿关节炎 X 线可发现骨质疏松、破坏等改变。治疗方法上,痛风以抗炎、止痛、降尿酸为主,常用秋水仙碱、别嘌醇等药物;类风湿关节炎以控制自身免疫炎症为主,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等,若病情严重还可能用到生物制剂等。
若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