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钱少了的受益者主要是慢性病患者、普通门诊就医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及家庭医疗负担较重的人群,而年轻健康群体虽短期受损,但可通过共济机制间接受益。
个人账户资金减少源于其划转部分至统筹基金,用于提升门诊报销比例,如改革后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从50%升至7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年度报销额度最高可达8000元。以武汉退休职工周某为例,改革前个人账户年划入2400元,因其脑梗需长期门诊治疗,改革后划入调整为996元,但门诊费用报销3990元,实际节省2586元。
慢性病患者是最大赢家。因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升至70%且年度额度提高(部分地区达8000元),长期用药患者年均自付费用减少1600至3000元。灵活就业群体也因扩大统筹基金池受益,不仅降低参保门槛,还能享受更高门诊报销比例。
家庭医疗负担较重的家庭可通过账户共济机制缓解压力。参保人可将个人账户绑定配偶、父母、子女,用于支付家属医药费或医保缴费。如杭州试点后,部分参保人通过共济账户为父母买药,节省家庭支出。年轻健康群体虽表面受损,但通过门诊报销提升,日常小病就医成本显著下降,部分试点地区社区医院报销比例超80%,远高于大医院。
此次改革本质是“权益置换”,以个人账户缩水换取全民医疗资源再分配。短期可能引发部分群体焦虑,但长期将优化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有病不够用、无病用不了”的弊端。参保人可通过优化就医路径(优先社区医院)、激活家庭共济功能最大化利益,建议定期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政策及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