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挠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黏膜接触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尤其是伤口位于头面部或神经丰富区域时风险更高。无法确认野狗是否接种过疫苗或10日内野狗死亡/失踪也需全程接种。
-
伤口暴露程度决定风险等级
轻微划痕无出血(Ⅱ级暴露)需清洗消毒并接种疫苗;出血或穿透性伤口(Ⅲ级暴露)必须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黏膜接触唾液(如眼睛被舔)同样按Ⅲ级处理。 -
特殊部位伤口的紧急处理
头颈部、手指等神经密集区的伤口,病毒侵入中枢系统速度更快,即使微小伤口也需24小时内接种首针,并严格完成5针程序。 -
无法追踪动物健康状况时
野外犬只疫苗史不明,或伤人后逃跑/死亡(无法观察10天),默认按最高风险处理。潜伏期可能长达数月,不可因当时动物"健康"而侥幸。 -
超过48小时未处理的补救措施
即使延误清洗伤口,仍建议补种疫苗。病毒沿神经移动较慢,全程接种后通常能有效诱导抗体产生。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任何开放伤口与野狗接触后,宁可过度防护也不可疏漏,疫苗接种越早生存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