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即使仅有轻微破皮,必须立即清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是致死率近100%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神经系统,一旦发病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暴露后预防措施必须争分夺秒。关键措施包括彻底冲洗伤口、规范接种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三者缺一不可。
以下为具体应对要点:
- 伤口紧急处理: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边冲边挤压伤口周围组织以排出污染血液。冲洗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区,需同步清创缝合。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双保险:狂犬疫苗需按0、3、7、14、28天程序接种5剂,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免疫球蛋白需按体重计算剂量(20IU/kg)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直接中和病毒。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该方案,无禁忌证。
- 暴露后观察与记录:若野狗存活,可隔离观察10日;若狗死亡或无法追踪,立即按最高风险处置。就医时需携带动物伤人记录(时间、地点、伤口特征),供医生判断暴露等级。
- 特殊情况处理:如未及时就医(超过24小时),仍应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既往全程接种者,需加强2剂疫苗。同时需评估破伤风风险,必要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 常见误区澄清:伤口小≠风险低,表皮破损已构成二级暴露;家养犬咬伤仍需接种疫苗,除非能明确该犬疫苗接种史且无异常行为;酒精擦拭不能替代专业处理。
请谨记:任何野犬、流浪犬咬伤均为高风险暴露,切勿因伤口轻微而延误就医! 建议立即前往当地疾控中心或具备狂犬病处置资质的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启动暴露后预防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