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中暑高热需快速降温、补充电解质、避免错误处理,核心是物理降温与及时就医。湿冷环境下汗液蒸发慢,体温调节更易失衡,症状可能被忽视,需特别警惕。
-
脱离环境并物理降温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冰袋敷大动脉处(颈部、腋窝等)。避免酒精擦浴或直接冰敷皮肤,可配合风扇加速散热。 -
补液与电解质调节
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昏迷患者需静脉补液。切忌大量饮水,可能引发呕吐或低钠血症。 -
药物使用禁忌
中暑高热不同于感染性发热,禁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可能加重脏器损伤。中医可辨证使用十滴水、仁丹,但藿香正气水仅适用于阴暑。 -
重症急救与送医指征
若体温持续超过39℃、出现昏迷或抽搐,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保持侧卧位防窒息,持续冰敷并监测体温。
湿冷天气中暑易误判为感冒,若高温暴露后头晕呕吐,应优先按中暑处理。日常注意环境湿度调节,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