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破皮后,必须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即使伤口轻微也不能侥幸。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通过规范处置可有效预防。关键措施包括彻底冲洗消毒、避免包扎伤口、24小时内接种疫苗,严重咬伤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
-
伤口紧急处理: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挤压排血但勿用嘴吸。冲洗后以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不缝合、不涂软膏。深伤口需用注射器深入冲洗,确保病毒残留清除。
-
分级处置原则:破皮无出血属二级暴露,需接种疫苗;若伴出血或位于头面部则按三级暴露处理,需加注免疫球蛋白。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轻微破皮也按三级处置。
-
疫苗接种方案:首次接种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全程5针(当天、第3、7、14、28天)。五年内接种过者可简化加强2针,超五年则重新全程接种。孕妇、婴幼儿均无禁忌,需按标准程序注射。
-
免疫球蛋白使用:严重咬伤或头面部伤口需在疫苗基础上,于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剂量按体重计算(马血清40IU/kg或人免疫球蛋白20IU/kg)。
-
后续观察与禁忌:接种后注意发热或局部红肿等反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激素类药物,防止干扰疫苗效果。同时需确认野狗是否携带病毒,必要时上报疾控部门。
预防狂犬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任何拖延都可能致命。即使伤口看似轻微,也务必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并全程完成疫苗接种。若出现异常症状,立即联系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