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发烧需及时退热、补充水分并警惕并发症。潮湿闷热的环境易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若体温超过38.5℃应服用退烧药,同时注意保暖和休息,儿童、孕妇及老人需特别关注病情变化。
- 物理降温与药物干预:体温低于38.5℃可湿敷额头、腋下物理降温;超过38.5℃需按说明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过量。
- 补液与休息:发烧加速水分流失,多喝温水或电解质饮料,保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
- 环境与饮食调整: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二次受凉;饮食清淡易消化,如粥类、蒸煮蔬菜,忌辛辣油腻。
- 特殊人群护理:儿童发热易引发高热惊厥,需及时就医;孕妇避免自行用药,应遵医嘱;老人伴随基础疾病时需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 并发症预警:若持续高烧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急促、皮疹、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流感、手足口病等感染。
梅雨季发烧多为湿热侵袭或免疫力下降所致,及时干预可加速康复。若居家护理无效,务必寻求专业医疗支持,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