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抓咬后,第一时间应彻底冲洗伤口、消毒止血、立即就医接种疫苗、保留野狗特征信息、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
-
伤口冲洗与消毒
用肥皂水(或清水)在流动水下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清除唾液与污染物。冲洗时挤压伤口周围排出残留血液,完成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创面。若伤口较深,避免强行闭合,保持开放状态减少厌氧菌感染风险。 -
紧急医疗干预
- 狂犬疫苗: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按0/3/7/14/28天完成全程免疫。头面部或多处咬伤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疫苗:若5年内未接种或伤口污染严重,需及时补打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TIG)。
- 抗生素使用:医生根据伤口感染风险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细菌性并发症。
-
动物信息记录与追踪
记录野狗体型、毛色、出没区域等特征,上报疾控中心或动物管理部门。若可能,观察该犬10日内是否存活(狂犬病潜伏期动物通常10日内死亡),协助判断感染风险。 -
症状监测与后续处理
- 72小时内关注伤口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复诊。
- 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低热属正常反应,若出现过敏(皮疹、呼吸困难)需紧急就医。
- 心理干预:若出现焦虑或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寻求心理咨询支持。
提示:野狗抓咬可能传播狂犬病、破伤风及细菌感染,任何暴露均不可心存侥幸。即使轻微抓痕也需规范处理,确保生命安全优先于伤口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