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环境下热射病的治疗核心在于快速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防治并发症,关键措施包括脱离高温源、物理降温(冰敷/冷水擦浴)、药物辅助(如氯丙嗪)及重症监护。
-
脱离高温环境并初步处理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平卧并抬高下肢15-30厘米。若清醒可少量补充含电解质液体(如运动饮料),避免大量饮水导致呕吐。 -
快速物理降温
优先采用体外降温:用冷毛巾擦拭全身,冰袋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重症患者可考虑冰盐水灌洗(胃/直肠)或血液透析,但需监测体温避免低于38.5℃。 -
药物与并发症管理
氯丙嗪可用于抑制寒战、调节体温中枢;昏迷患者需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同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警惕心力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必要时使用甘露醇或激素治疗。 -
重症及时送医
若30分钟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需立即就医。院内可能采用4℃冰盐水静脉滴注或腹膜灌洗等强化降温手段,并持续监测器官功能。
冷空气并非热射病的直接诱因,但高温高湿环境叠加剧烈活动仍可能引发。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日常需避免极端环境下过度体力消耗,注意补水与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