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易引发风寒或寒湿型感冒,对症用药需以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为主。 核心药物包括风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软胶囊(针对肠胃不适)、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头痛),以及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用于流感)。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调整用药。
-
解表散寒药:风寒感冒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能有效驱散寒湿,缓解恶寒、无汗、头痛等症状。若鼻塞严重,可搭配伪麻黄碱类减充血剂。
-
化湿和中药:湿冷天气易引发肠胃型感冒,藿香正气软胶囊(含藿香、苍术等成分)可改善恶心、腹泻、舌苔白厚等湿滞症状,但风热感冒(黄涕、咽痛)禁用。
-
对症缓解药:发热超过38.5℃时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病毒性感冒早期可服奥司他韦。避免滥用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
-
辅助疗法:生姜红糖水驱寒,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避免生冷,推荐山药粥、红豆薏米水祛湿。
湿冷季节需注意保暖防潮,若用药2天未缓解或出现高热、脱水,应及时就医。日常增强免疫力是关键,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有助预防感冒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