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脱水需立即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严重时需就医。 暴雨伴随的高温高湿会加速体液流失,尤其户外活动或被困时更易引发脱水,表现为口渴、头晕、尿少等症状,需分阶段科学应对。
-
快速补液
优先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补充。若仅有清水,可搭配香蕉、椰子水等富钾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 -
脱离危险环境
若被困户外,尽快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暴雨中,雷击风险高时可蹲低避险,但需缩短潮湿环境停留时间。 -
识别重症信号
出现呕吐、意识模糊、皮肤弹性差等重度脱水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无法就医,可侧卧防窒息,并用湿毛巾擦拭腋下、颈部降温。 -
预防二次伤害
雷雨后积水可能污染水源,务必煮沸饮用水。腹泻加剧脱水风险,可备蒙脱石散等药物。避免赤脚涉水,防止伤口感染加重代谢负担。 -
特殊人群监护
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需提前备好药物和应急包。老年人对口渴不敏感,应定时督促补水,观察尿液颜色(浅黄为佳)。
雷暴雨季随身携带密封装电解质粉剂和防水工具,关注气象预警。脱水缓解后24小时内仍需观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粥、汤等易消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