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预防冻疮需牢记“保暖防潮、促进循环、科学护理”三大原则:避免肢体长时间暴露在湿冷环境,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鞋袜,通过运动和温水浸泡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已患冻疮时忌用高温急烫或偏方粗暴处理。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全方位保暖
外出时穿戴防风防水手套、加厚鞋袜及护耳帽,重点保护手、脚、耳等末梢部位。衣物需宽松透气,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儿童等易感人群需加强防护。 -
保持干燥清洁
湿冷环境会加速热量流失,鞋袜、手套受潮后需立即更换。洗手后彻底擦干指缝,多汗者可涂抹凡士林减少水分残留。避免直接接触冷水,户外工作者可备便携式暖手宝。 -
改善血液循环
每日用40℃温水浸泡手足15-20分钟,或冷热水交替刺激血管(15℃与45℃水各泡5分钟,交替3次)。久坐者每小时活动5分钟,跳绳、快走等运动可增强耐寒力。 -
饮食与皮肤护理
增加维生素A/C/E及高蛋白食物(如坚果、鱼类),提升皮肤修复能力。易复发者提前涂抹冻疮膏,破溃处用抗生素软膏防感染,避免抓挠或生姜摩擦加重损伤。 -
科学处理冻疮
红肿未破时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水疱需就医抽液保留疱壁;溃烂处消毒后覆盖敷料。切忌雪搓、火烤等极端复温方式,瘙痒加剧或发热需及时就诊。
湿冷季节需持续落实防护措施,尤其往年冻疮反复者应提前干预。若症状持续恶化,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