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时路面湿滑易摔倒,核心原因是雨水形成的水膜大幅降低摩擦力,加上急行、急刹等动作破坏平衡。 具体表现为:轮胎/鞋底与地面接触面被雨水隔离,制动距离延长2-3倍;积水、油渍混合进一步加剧打滑风险;行人或车辆操作不当(如急转弯、加速)会瞬间失去抓地力。
-
水膜效应
雨水在路面形成润滑层,轮胎或鞋底无法充分接触地面。高速行驶时,轮胎甚至可能完全漂浮(“水滑现象”),导致方向失控。行人快步行走时,鞋底排水沟槽若被泥水堵塞,摩擦力会骤降。 -
路面材质与积水
斑马线、金属井盖、瓷砖等遇水后摩擦系数下降更明显。电动车经过此类区域急刹易侧翻;汽车碾压深积水可能因单侧阻力差异引发漂移。 -
操作失误放大风险
急刹车、突然转向会打破轮胎与地面的微弱附着力。行人撑伞遮挡视线或负重行走时重心不稳,更易滑倒。老年人因反应延迟和肌力不足,摔倒后骨折风险更高。 -
环境叠加因素
雷雨伴随大风可能吹倒障碍物,迫使紧急避让;闪电强光干扰视觉判断,间接增加碰撞或踏空概率。
雨天出行需主动降速、保持稳定节奏,选择防滑鞋/轮胎,避开反光或深色路面区域。若已打滑,放松油门/身体顺势缓冲能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