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支气管炎高发,核心原因是潮湿环境助长霉菌/尘螨滋生、冷热交替削弱呼吸道防御、空气污染物滞留。季节性过敏原激增和免疫力下降进一步加剧发作风险。
-
湿度激增与微生物繁殖:梅雨季空气湿度长期超过70%,为霉菌、细菌(如曲霉菌)和尘螨提供温床。这些微生物随呼吸进入支气管,引发感染或过敏反应,导致黏膜充血、黏液分泌增多,诱发咳嗽、喘息等症状。
-
冷热交替刺激呼吸道:频繁降雨伴随气温骤降,冷空气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力下降。室内空调使用造成温差过大,黏膜防御功能紊乱,病毒(如流感病毒)更易入侵。
-
过敏原浓度升高:潮湿环境使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吸附水分后更易悬浮,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过敏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夜间咳嗽加重。
-
空气污染与低气压影响:梅雨季气压较低,工业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不易扩散。有害颗粒附着于潮湿气道,加剧炎症。低氧环境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困难。
-
个体防护漏洞:潮湿衣物、发霉家具持续释放过敏原,而密闭空间通风不足加速病原体传播。免疫力低下者(如熬夜、压力大)更易因反复感染转为慢性炎症。
提示:梅雨季需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外出佩戴防花粉口罩,淋雨后及时更衣;慢性患者可提前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若咳嗽超过2周或痰中带血,需排除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