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衰竭的根治需以快速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及科学补液为核心,严重时需药物干预。其本质是高温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及时处理可完全恢复,但延误可能发展为致命的热射病。以下是关键措施:
- 脱离热源并降温: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大血管部位(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 补液与电解质调整:口服含盐饮料(如运动饮料)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每小时补液500-1000ml。避免单纯大量饮水,以防低钠血症加重病情。
- 体位管理:平卧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呕吐需侧卧防窒息,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
- 药物辅助: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抽搐时需地西泮镇静。藿香正气水仅缓解头晕恶心,不能替代核心治疗。
- 监测与送医: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若30分钟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无汗,立即送医。
预防胜于治疗:高温天避免正午户外活动,穿戴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300ml电解质水。劳动者需定时阴凉处休息,随身携带十滴水等防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