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热衰竭的根治核心在于快速降温、补液及电解质平衡,同时需脱离高温高湿环境。 关键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冷水擦拭/浸泡)、口服或静脉补液(含盐饮料或生理盐水),以及平卧抬高下肢以改善循环。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热射病,危及生命。
-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避免持续暴露于梅雨天闷热环境中。抬高双腿可促进血液回流,缓解低血压症状。
- 快速物理降温:用冷水(15-20℃)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浸泡冷水浴(2-15℃最佳)。若条件有限,可用湿毛巾包裹并配合风扇加速蒸发散热,直至体温降至38.3℃以下。
- 补液与电解质调整:清醒者优先饮用含盐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呕吐或意识模糊者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0ml起),并监测钠、钾水平以防失衡。
- 症状监测与就医指征:若1小时后仍存在血压过低、持续呕吐或神志异常,需紧急送医排除其他并发症(如器官损伤)。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应更早寻求专业治疗。
梅雨季需特别注意预防复发:避免正午外出,穿着透气衣物,并定时补充电解质。一旦出现头晕、冷汗等先兆症状,立即采取上述措施,切勿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