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中暑衰竭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电解质过度流失,引发周围循环衰竭的急症,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甚至休克。 核心诱因包括环境高温高湿、个体散热障碍、水分补充不足及过度劳累,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环境因素:炎热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会阻碍汗液蒸发,使体温调节失效。例如,夏季正午阳光直射或密闭空间作业,热量积聚远超人体散热能力。
- 体液与电解质失衡: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补盐,导致血容量骤降和钠钾流失,引发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症状。
- 个体差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肥胖人群因体温调节能力弱或汗腺功能差,更易中招。
- 过度体力消耗: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加速产热,若未合理休息和降温,会直接诱发热衰竭。
预防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戴透气衣物、定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并警惕早期症状(如口渴、头痛)。一旦出现中暑衰竭,需立即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部位,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