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引发心律不齐的主要原因是湿邪侵袭导致心阳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具体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西医则指出环境湿度变化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或电解质平衡诱发心律失常。
潮湿环境中,外湿通过皮肤腠理侵入体内,若本身脾胃虚弱(内湿体质),湿邪更易滞留。湿性黏滞会阻碍气血运行,直接干扰心脏的节律控制功能,严重时可引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夏季高温高湿时,人体出汗增多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进一步加重心律异常风险。
预防和缓解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出汗后及时擦干;饮食减少生冷油腻,适当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适度运动促进排汗排湿,但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冲凉。若症状频繁或伴随胸痛、晕厥,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