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暑衰竭需快速降温、补液、促醒,重症立即送医。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易引发中暑,表现为头晕、恶心、高热甚至昏迷。关键措施包括转移阴凉处、物理降温(冷敷/擦浴)、补充含盐饮料,避免大量饮水引发呕吐,同时备好仁丹、十滴水等药物应急。
-
紧急处理
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或冰袋敷颈部、腋下等大动脉部位。体温超过38℃时停止强降温,避免冻伤。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切忌一次性大量补水。 -
药物辅助
轻度中暑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或仁丹缓解症状。风油精涂抹太阳穴辅助提神。重度中暑(如昏迷、抽搐)禁用口服药物,需保持侧卧防窒息,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重症转运
高热不退或意识模糊者,转运时持续冰敷并抬高下肢,担架运送避免活动。医院可能采用静脉补液(如生理盐水)、药物降温(氯丙嗪)等措施,需专业监护。 -
预防复发
恢复期避免重返高温环境,饮食清淡(如绿豆粥、冬瓜汤),监测体温。梅雨季外出携带防暑药,穿透气衣物,室内保持通风除湿。
梅雨季中暑与普通高温中暑不同,湿度高会加速电解质流失,救治后仍需观察48小时。日常备齐防暑物资,出现乏力、胸闷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