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感冒发烧需分阶段处理:低烧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多饮水),超过38.5℃及时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症选择中成药(如风寒型用正柴胡颗粒,湿温型用藿香正气散);合并细菌感染需就医。
-
物理降温是基础
体温低于38.5℃时,用温水擦拭腋下、颈部,或冰袋敷额头。多喝温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脱水。梅雨季湿度高,需同步保持室内通风,减少闷热环境对恢复的干扰。 -
药物干预需对症
风寒感冒(鼻塞流清涕)可用正柴胡颗粒;湿温发热(舌苔厚腻、反复低热)适合连朴饮、三仁汤等中药方剂;胃肠型感冒(恶心腹泻)选藿香正气类。西药退烧仅限短期使用,避免掩盖病情。 -
生活习惯关键
淋雨后立即更换干衣物,避免二次受凉。饮食清淡,少吃生冷(如冰饮、西瓜),以免加重湿气。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睡眠时穿长袖护住关节。 -
特殊人群警惕并发症
儿童、老人或慢性病患者若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需急诊排查肺炎等继发感染。
梅雨季感冒易反复,退烧后仍需观察1-2周,避免剧烈运动。若舌苔持续厚腻或乏力,可能湿邪未清,可中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