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可能引发或加重心情抑郁。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21℃时,人的幸福感会下降,而超过32℃时,消极情绪如压力、愤怒和抑郁会显著增加。高温通过干扰神经递质分泌、破坏睡眠、加剧生理压力等多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可能诱发“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
生理机制:高温会降低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水平,同时升高皮质醇等压力激素,直接导致情绪失控和抑郁倾向。下丘脑作为情绪调节中枢,在高温下功能紊乱,进一步引发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
-
睡眠干扰:夜间高温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频繁醒来或入睡困难,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剧易怒、疲劳和情绪低落。
-
行为与认知影响:高温环境降低人的耐心和自控力,增加攻击性行为和人际冲突,同时削弱认知功能,如注意力分散和决策能力下降。
-
易感人群: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风险更高。高温可能加重原有抑郁症状,甚至使急诊就诊率上升8%。
应对建议:保持环境凉爽(如空调调至26℃)、补充电解质水分、选择清淡饮食(如苦瓜、绿豆),并通过冥想、游泳等舒缓活动调节情绪。若情绪持续恶化,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