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确实容易引发手足癣,高温潮湿的环境是真菌繁殖的温床,足部长期闷热不透气、接触污染水源等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
梅雨季的气候特点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此时空气湿度常达75%以上,温度维持在22℃-28℃,恰好满足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繁殖条件。足趾间、手掌等部位易积汗潮湿,若未及时清洁干燥,真菌便会快速滋生,引发红斑、水疱、脱屑及剧烈瘙痒等症状。
-
日常行为习惯是关键诱因。雨天赤脚涉水、穿未晾干的鞋袜、共用毛巾或拖鞋等行为会直接接触病原体。免疫力较低者(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或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的体力劳动者更易中招。
-
预防措施需从环境与个人卫生入手。保持足部干燥,雨天涉水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擦干;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穿潮湿衣物;定期用热水烫洗衣袜、消毒鞋柜;公共场所避免裸足行走,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
治疗需规范避免反复发作。轻度感染可外用联苯苄唑凝胶、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若症状严重或面积较大,需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等药物。切忌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以免加重感染。
梅雨季防手足癣,核心是阻断真菌生存环境。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避免抓挠导致扩散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