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症,需立即脱离潮湿闷热环境、物理降温与补充电解质。关键处理步骤包括:转移至阴凉处、冰敷大血管部位、饮用淡盐水,重症需紧急送医。
- 快速脱离环境:第一时间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增加散热面积。避免继续暴露在湿冷闷热环境中加重症状。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区域,或冰袋包裹后冷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若条件允许,可用27-30℃温水坐浴逐步降温。
- 补液与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
- 药物辅助:轻度中暑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祛暑药,但意识不清或高热者禁用口服药物,需立即就医。
- 重症处理:若出现昏迷、抽搐或体温超过40℃,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持续物理降温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湿冷中暑的恢复需结合环境控制与科学护理,日常应避免长时间滞留高温高湿场所,外出时备好防暑用品。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需及时干预以防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