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食用未消毒的奶肉制品感染,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症状。治疗需及时就医,采用联合抗生素疗法(如多西环素+利福平),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接触传染源、严格消毒食品和加强高危职业防护。
-
核心治疗措施
- 抗菌治疗:首选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疗程需持续6周以上,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儿童、孕妇需调整用药方案。
- 对症处理:高热用解热镇痛药,关节痛可用非甾体抗炎药,脱水者补充电解质。慢性期患者需延长疗程或重复治疗。
- 隔离与休息:急性期患者应隔离,防止病菌通过分泌物传播;卧床休息有助于恢复免疫力。
-
预防关键点
- 食品安全:牛羊肉需彻底煮熟,生鲜奶煮沸3分钟以上;厨房刀具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 职业防护:养殖、屠宰人员需穿戴手套、口罩,工作后彻底消毒;流产牲畜的胎盘等需深埋或焚烧处理。
- 环境管理:定期消毒圈舍,加强通风,避免吸入带菌气溶胶。
-
易被忽视的风险
- 隐性感染: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易延误治疗,导致慢性化(如脊柱炎、心内膜炎)。
- 非农牧区传播:城市人群因食用未检疫奶制品或接触宠物感染风险上升。
总结:布病可防可治,早诊断、规范用药是治愈关键。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普通公众需警惕生鲜食品风险。若接触牲畜后出现不明发热,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