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暑需警惕高温高湿双重威胁,核心应对策略为快速降温、补水和调整环境。 湿热环境下汗液难以蒸发,体温调节失衡易引发头晕、恶心甚至热射病,关键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重症需立即就医。
- 环境调整: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促进散热。避免直吹空调,室内湿度控制在60%以下,配合风扇增强空气流动。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冰袋冷敷需间隔10分钟避免低温损伤。若体温超过38℃需停止强降温。
- 补液与电解质:小口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补充500-1000毫升。避免冰水、酒精及高糖饮料,以防胃肠痉挛或脱水加重。
- 药物辅助:轻症可服用藿香正气水、人丹缓解症状,但意识不清时禁止强行喂药,防止误吸。
- 饮食调理:多吃西瓜、苦瓜等含钾蔬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类。忌油腻辛辣,减少代谢负担。
梅雨季防中暑需未雨绸缪:出行避开正午,穿戴透气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品。一旦出现高热、抽搐等重症表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途中持续降温保护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