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中暑高热需快速脱离高温环境,立即物理降温并补充电解质,重症需紧急送医。 阴雨天湿度高、体感闷热时,人体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降低,更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核心降温速度是救治关键,错误处理可能加重器官损伤。
-
脱离与降温: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冰袋(包裹毛巾防冻伤)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冷水擦拭全身配合风扇加速蒸发。避免酒精擦浴或退烧药,中暑高热与感染发热机制不同,药物无效且可能有害。
-
补液与促醒: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忌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发呕吐。昏迷者需侧卧保持呼吸通畅,指掐人中、合谷穴刺激苏醒,禁止强行喂水以防窒息。
-
识别重症信号:体温超40℃、抽搐、昏迷或呕吐提示热射病,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途中持续物理降温,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
预防要点:阴雨天外出备足电解质水,穿宽松透气衣物;室内空调除湿模式调至26℃以下,老人、儿童避免长时间滞留密闭潮湿环境。
中暑救治是“与时间赛跑”,降温每延迟1分钟,脏器损伤风险倍增。日常需警惕“非典型中暑”,即使无阳光直射,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力活动仍可能致命。